做自己的主人
——專訪2007屆機電實驗班畢業生吳凱
人物簡介:吳凱,2011屆機電實驗班畢業生。現任博世電動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
經過了近兩小時的顛簸,我和攝影師來到了BOSCH大門口見到了吳凱。他個子不高,灰黑色的舊夾克,笑盈盈地把我們接了進去。平和、親切,這是我對他的第一印象。
由于吳凱學長的工作環境高度機密,我們不便進去參觀,于是整個采訪過程在保安處的一個小會議室內進行。
畢業一年多就做到了技術研發部門的研發工程師,這樣的經歷或許對于很多大學畢業生而言是夢寐以求的。好奇心驅使我迫不及待想知道學長的求職過程。他平靜地說,“11年3月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實習崗位……”其實早在之前的一個學期,學長就開始在網上投簡歷。11年過完年回校,他開始在網上搜索自己的投放回饋,并且通過上網學習更專業地寫簡歷,學習如何應對面試,給自己充電。同時了解自己未來可能的職位的發展動態和前景……就像他后來向我強調的,“網絡是一片廣闊的資源,只要你想找的或是學的東西,它都有,要好好利用身邊的資源”……不久,他便接到了杭州博世電動中國股份有限公司的邀請。4月至10月,他在該公司的生產部門進行了半年之久的實習和鍛煉。其實畢業后的他,曾收到過正太民企的邀請。在和導師交流之后,對于在博世做管理還是去正太做技術,他選擇了前者。從事管理,這是他大學期間就明確了的東西。
而說到今后的職業規劃,學長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無法給出長期的目標,只能確定3到5年里的一個前進方向…”目前,他的工作結構上偏重于技術,70%純機械研發+30%項目組研發。他特別表示,項目組的研發比純技術要復雜,因為涉及到項目成員,包括成員間分工管理、矛盾的協調等。他若有所思,“14年左右我會完成一個過渡,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管理上。形成70%項目管理的工作結構。”他坦言自己的管理水平還不夠,那時將會學習和積累更多管理經驗,當然有好的機遇會進一步推進自己。“倘若一切順利的話,大概再過一年多時間我會把工作重心從項目管理轉到人事管理。”當問及為什么不想從事技術研發而青睞管理時,學長笑道:“大一時我確實一心想考研,到了大三,經過了兩年的大學學習、摸索和思考,我確定了管理這一擇業取向”。他從自身性格出發坦言自己不是一個適合搞科研的人。從自身出發,找準自己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選擇大于努力”。
問學長工作以來有什么體悟,他說了三個字,“責任感”,“答應了別人的事就要背負一份責任,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他補充道,大學學習亦是如此,時刻對自己負責。他告誡我們,大學里要廣泛涉獵各種書籍,打好專業基礎。廣讀書,哪怕你覺得讀了之后沒留下很多東西,那也是好的。他叮嚀我不要局限于分數或是獎學金,要注重自身的成長。當然也要同時參加一些社團,發展自己的興趣。“大學里不要想太多,不要糾結于畢業以后的事,要著眼于當下。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問自己一句:我喜歡什么?然后找自己喜歡的去做。”大三時意識到自己喜歡人事管理后,他找到學院輔導員,主動請求擔任外聯部部長。也許這在他人眼里似乎有些唐突,但這無疑是學長為自己爭取到的一次發展自我的機會。從他的言行中我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學長親切地說,“不要看不起小事,或者覺得它太過繁瑣,把平凡的事做好了就是成功”。的確,吳凱學長就是這樣,客觀審視自己,不趨大眾之流,選擇自己喜歡的,然后默默朝著自己想要東西的努力。沒有驚天動地,卻足以水滴石穿。
提到母校尤其是啟新學院,他更多的是感激。他毫無保留地贊賞啟新是個注重學科專業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基地。在這里,他享受到了最好的條件和師資。說到導師制,學長更是大力支持,他說,導師是個很好的資源。“我覺得在大一最懵懂的時候,有個導師給你引路,幫你發現自己的特長興趣并引導你在那條路上摸索著漸漸了解是必要的,人只有了解某一方面才能談得上興趣。” “而到了大三,這是你經過了自己兩年的探索和積累,思想已經慢慢成熟起來。這時你很需要一個人來跟你交流,給予你社會、人生、專業、擇業等各方面的指導。”
和學長聊得很開心,不經意間便忘了時間,訪談結束已是月上枝頭。親切,坦誠,隨和,易接近,同時執著,理性,深刻,有個性,這是我對他的印象。不媚俗,不從眾,繁世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善于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放低身位,懂得滿足,認真對待每一件手上的小事,將細水長流演繹成一段絢爛的絕美。做自己,信自己,敢于堅持自己的理念,“既然選擇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這便是他,吳凱,積極的人生拓荒者!
啟新學院 唐嫣婷/文
編輯:jyb5